威廉·歐尼爾 William O’Neil

用數據打造致富公式的投資天才 × CAN SLIM 創始人 × 結合價值與動能的操盤大師
📌 開場故事:一位年輕券商,破解了股市贏家的公式
1960 年代,美國股市風起雲湧,巴菲特默默收購公司,索羅斯在倫敦實驗套利策略,而在紐約的一角,有個不到 30 歲的年輕人,卻默默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:
他研究了 100 年來所有大漲股票的共同特徵,建立一套可量化、可重複、可檢驗的股票致富模型。
他將這套模型公開發表,創辦自己的研究機構與報紙,影響了整整一代投資人。
這個人,就是 —— 威廉·歐尼爾(William O’Neil)。
他的經典著作《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》至今已再版超過四十次,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選股系統書籍之一。
💼 從券商到投資研究者:他用數據找出勝率
威廉·歐尼爾的投資故事,不是從華爾街金湯匙開始,而是從一家小券商的研究部門出發。
他驚訝於市場上多數分析師憑「直覺」、「感覺」、「內線」在選股,卻從不驗證是否有效。
於是,他開始反其道而行,建立一個龐大的資料庫:
研究歷年來所有漲幅超過 100% 的個股
- 統計它們在起漲前的財報變化、技術型態、產業趨勢
- 逐一比對它們的共同特徵
- 這,就是 CAN SLIM 的誕生起點。
🧠 CAN SLIM:七個字母,一套選股邏輯
威廉·歐尼爾所創的「CAN SLIM」模型,是一個融合基
本面與技術面的選股公式,每個字母各代表一個關鍵要素:
C = Current Earnings(當前盈餘):最新一季 EPS 大幅成長
- A = Annual Earnings(年度盈餘):過去 3-5 年獲利穩健成長
- N = New(創新):有新產品、新服務或新高價
- S = Supply & Demand(供需):股本小、籌碼集中、成交量放大
- L = Leader or Laggard(領先股 vs 落後股):只選產業龍頭股
- I = Institutional Sponsorship(法人支持):有主力、基金進場
- M = Market Direction(市場趨勢):整體大盤偏多才出手
- 這是一種結構化的選股思維,讓投資不再是亂槍打鳥,而是有步驟、有依據的篩選流程。
📈 O'Neil 的核心交易哲學
🧩 1. 突破才進場,不預測底部
O’Neil 強調:「永遠不要
買進正在下跌的股票。」
他的交易系統專找那些「創新高」、「突破整理區」的股票——
這違反了許多傳統價值投資者「撿便宜」的邏輯,卻是經過數據驗證的高勝率法則。
「大多數的大漲,發生在股價突破之後,而非最低點。」
🧩 2. 抱緊贏家,砍掉輸家
O’Neil 堅信:賠錢股不
值得等待。他建議:
每筆交易設 7-8% 停損
- 只加碼賺錢部位,不加碼虧損部位
- 抱住大漲趨勢股,讓獲利奔跑
- 這就是他最著名的心法:
「股票不怕買貴,只怕買錯。」
🧩 3. 不追消息,追數據
歐尼爾拒絕跟風新聞、拒絕追高利多,他相信的是:
真正的大行情,法人早已進場
- 主力買進會留下「量能痕跡」
- 市場趨勢永遠早於媒體
- 他的報紙《Investor's Business Daily》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上,服務的是有紀律、有系統、用數據決策的投資人。
🧘♂️ O'Neil 給投資人的心法:想賺大錢,先戒掉情緒
「你不是在和市場對決,而是在和自己對抗。」
O’Neil 認為投資最大的敵人,不是外在消息,而是內心的貪婪與恐懼:
賠錢捨不得停損,想賭一把回本
- 賺錢過早出場,怕行情反轉
- 每天盯盤,反而讓決策失真
- 因此他強調,每筆交易都必須事前有計劃,事後絕不後悔。
這種「機械化決策、情緒隔離」的思維,才是長期勝出的關鍵。